在我們長大的過程中,會有些未被滿足的需求變成「內在小孩」潛藏在我們心中,影響著我們的想法及行為。如果我們不去聆聽和面對內在小孩想對我們說的話,這些課題都有可能會像是迴力鏢一樣,在某個時刻以另一種課題形式又再次回到生命中。
每個人心中都可能有一個受過傷的小孩
「內在小孩」的概念最初起源於1940年,由卡爾.榮格(Carl Jung)在《兒童原型心理學》中提出「兒童原型」一詞。而第一位正式使用「內在小孩(Inner Child)」的是米西迪(Missildine)於《Your Inner Child of the Past》一書中提及,整本書在討論內在小孩的概念及治療方法。
也許大多數的人或多或少都曾在成長歷程中有意無意地被傷害過。童年時期的照顧者其實會在成長過程中大幅地影響著我們的「價值觀塑造」、「情緒認知」等。而我們可能會在長大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將過去受傷的經驗「隱藏」起來,或「疏忽」它對我們造成的影響,這些經歷、未被滿足的狀態會轉變成「內在小孩」住進我們的心中。即使我們當下選擇逃避一次或兩次,這些傷仍可能在未來某一個時刻以另一種課題形式回到自己的生命中,彷彿像是那深藏在心中的「內在小孩」為了那些委屈、傷害而再次吶喊。
3 步驟擁抱你的內在小孩並更認識自己
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內在小孩,包含我們的父母、祖父母。我們難以避免傷害在長大的過程中發生,但我們可以試著透過瞭解「內在小孩」更認識自己,並了解現在的情緒模式是否受到過去經驗的制約。希望透過下面的 3 步驟可以幫助引領我們的內在小孩找到一個更適合他的住所!
1. 連結情感與內在小孩
在負面情緒產生時,試著去感受這個情感與內在小孩的關係,你可以「想像童年的自己出現在眼前」,你看見的他是什麼樣子呢?正在哭泣還是生氣嗎?記得當情緒出現時先「別急著拒絕或否定他」,因為他是我們的一部分,讓我們一起去理解那時候的自己。
2. 與內在小孩開啟對話
當你接受這份情緒的存在後,接下來可以試著問問內在小孩在當時為何會有那樣的情緒出現,是在害怕什麼呢?又或是因什麼而難過呢?而現在內在小孩又為何會在這個當下的情境再次現身,是為了保護自己嗎?還是想跟長大後的自己說些什麼呢?一開始對話可能會需要比較多的時間及思考,可以找一個「安靜舒適的場域」進行喔!
3. 療癒並擁抱他
「你要相信,你的內在小孩也是愛你的。」——蘇絢慧
當我們還小時一定有很多無能為力的時候,現在長大了,可以換我們來「保護、照顧當年相較弱小的自己」。你可以聆聽他想說什麼、感謝他平安長大,透過對話、心態轉變、牌卡互動等來跟自己的內在小孩互動吧。
【 內在小孩快樂牌卡推薦 】
女人迷 x 諮商心理師蘇絢慧 x 插畫師施暖暖
- 第一套台灣原創專業級內在小孩牌卡
- 每個大人跳脫童年框架、解放壓力、重拾快樂的最佳自癒工具
- 30 張快樂練習卡、30 張抱抱療癒卡,1 份引導使用說明書、1 張體驗卡
這套牌卡很親民易操作,而且可以應用在不同情境,如個人每日情緒覺察,或在團隊 Check-in 暖身聊聊也很適合。很喜歡這套工具幫助我們更有意識的記得跟自己對話,推薦給每一個想在日常生活中照顧身心的你。
嘿,你的內在小孩今天過得快樂嗎?即使長大了,但不要忘記呵護自己的內在小孩唷。每個大人,內心都還是有一個小孩。
如果你想和我們一起時刻覺察自己的身心,我們今年正式開放訂閱制試閱,歡迎透過試閱方案來了解我們提供的內容,期待你的加入,和 Da 友、Da 寶們一起學習自我覺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