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會時常想把所有可能選項都研究過,且因為害怕錯過最佳選擇,所以一直猶豫不決,儘管做出了決定後,可能也還是會擔心有更好的選項嗎?如果是的話,你可能陷入了「害怕有更好選擇綜合症 (FOBO)」。在資訊龐雜的現代,我們多了很多很多的選擇,然而這些選擇不一定會讓人們做出更好的決定,反而會礙於完美主義而產生 FOBO(Fear of Better Option)狀態。嚴重的話不僅會產生負面情緒,更可能影響到日常表現。想知道如何調整 FOBO 狀態的話,快繼續閱讀下去吧!
什麼是害怕有更好選擇綜合症 (FOBO)
擁有害怕有更好選擇綜合症 (FOBO = Fear of Better Option)的人會不停去研究所有可能選項,並因為擔心會錯過最佳選擇,而導致優柔寡斷、後悔及幸福感水平降低。有 FOBO 的人可能會有以下狀態:
☐ 投入大量時間及精力不停研究所有可能選項
☐ 擔心自己做出不夠完美的選擇,因而一直猶豫不決
☐ 儘管做出當下認為好的決定,也會擔心有更好的選項,因而常感到不滿足
以上幾個狀態你中了幾個呢?如果你有任何以上徵兆的話,不要擔心,接下來我們會帶你認識為何會有 FOBO 的原因,及如何調整 FOBO 的 3 個心態建議!
FOBO 是種「最大化者」的行為表現
心理及經濟學家 Herbert A. Simon 將人在做決策的過程,分成兩類傾向:最大化者 (Maximizer)及容易滿足者 (Satisficer)。最大化者會想盡力達到完美的狀態,而容易滿足者則傾向採取足夠完美策略。這兩類人在不同情境會有不同的思考方式跟行為:
做決策時傾向的行為
- 最大化者:花時間及精力窮盡所有可能。好處是資訊會相當完整有脈絡,反之則會拉長做決策的時間。
- 容易滿足者:傾向先了解自己的需求期待,並以效率做出符合他們標準的足夠完美的決定。但可能不一定會有最好的報酬率。
做完決策後的反應
- 最大化者:有較高的機率會感到後悔,可能會想「若選擇另一個決定會如何呢?」也因此更容易感到沮喪或自我責備。
- 容易滿足者:一旦做了決定就會相信它,儘管報酬率不一定較好,但相較起來更滿意自己的決定。
一份針對社會新鮮人的研究發現,最大化者雖然起薪高於容易滿足者 20%,卻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更不滿意!
哪一個比較好呢?
事實是沒有哪一個比較好,且大家多多少少都同時擁有這兩類傾向。所以可以嘗試針對不同情境應用這兩種心態:
- 最大化者:思考人生重大決策時,如買房、找工作等。然而一旦做了決定後,就轉換成容易滿足者思維,相信自己做出的決定吧!
- 容易滿足者:日常情境,如吃什麼早餐、去哪裡旅行等
改變 FOBO 的 3 個心態建議
- 你要知道人的腦容量跟資源是有限的,而世界上的資訊則是無限的,我們永遠無法檢查完所有可能的選擇
- 學習接受對當下來說還不錯的選項,而非一定要追求一個最佳方案,有時候若不先去執行的話,我們其實也不會知道什麼是最佳選項啊!
- 有時候不需要完全依靠理性做決策,也可以留一點直覺、感性的空間,感受那些選項會帶來的滿足跟幸福感
古人的智慧「中庸之道」在生活中有時候真的會是很棒的提醒,我們不需要無時無刻展現或追求最完美的樣子,有時候剛剛好反而會是最適合的選項!
貝基·波普雷·吉萊斯皮 (Becky Beaupre Gillespie) 曾說過:
足夠好就是新的完美。
讓我們一起學會找到合適的平衡點,不要過度追求完美,也不要做出太輕率的決定!歡迎分享這篇文章給那些你想一起改善 FOBO 狀態的朋友,一起學習不再讓完美成為優秀的敵人;也歡迎追蹤 Vidamore 的 Instagram 和我們一起更貼近自己,學著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