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真的有那麼可怕嗎?把焦慮轉化成動力的 4 個心法

你時常受到焦慮困擾嗎?其實每一種情緒,無論你喜不喜歡與它共處,背後都隱含著強大的力量,焦慮也是一樣!許多人在焦慮浮現時,會因為擔心自己太焦慮、或是覺得自己「不應該感到焦慮」,反而引發更大的焦慮,這種情況稱作「二級焦慮」。二級焦慮會使我們陷入內耗的狀態,對事情提不起勁、或是感覺自己對生活束手無策等等。

這時候可以改為採取「防禦性悲觀主義」,讓適當的焦慮激勵我們發揮潛力。這篇文章會介紹什麼是「防禦性悲觀主義」,並分享 4 個善用焦慮的心法,讓我們學會在焦慮出現時好好地安撫自己,並將不安的情緒轉換為達成目標的助力,一起來看看吧!


把焦慮轉化成動力的 4 個心法

1. 覺察自己焦慮的慣性模式

當你開始焦慮時,先刻意暫停一會,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為什麼我會這麼害怕?焦慮時,我的行為習慣是什麼?是大聲抱怨、內心陷入糾結,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焦慮模式,而要與焦慮好好共處的第一步,就是識別出自己的慣性。透過多與自己對話,你會更加清楚自己的焦慮慣性,也會越來越清楚自己內心的癥結點

2. 思考「害怕」這個情緒的意義

許多人會在面對不可控的情況時特別容易感到焦慮;面對未知,我們難免會感到害怕,但是我們必須知道,「感受」和「現實狀況」往往是有差異的。害怕時不妨深呼吸、冷靜想想:真的有必要這麼害怕嗎?會不會是自己反應過度呢?你會發現有時候是大腦豐富的想像力把情況想得太糟了,而實際的情況往往沒有你想的這麼可怕。

3. 放下對「安全感」的過度追求

我們可以控制自己面對挑戰時要採取的行動,而我們不能控制的是他人的評價事情的成敗、或是環境的變化。想控制一切,最後的結果很可能就是每天在恐懼中精疲力竭。唯有放下對安全感的過度執著,學著接受世界的本質就是充滿了不確定性,才能真正踏實平靜地生活。

4. 當個「防禦性悲觀主義者」

面對難題,就算結果難以掌控,我們還是可以將問題細分、集中注意力、採取積極的行動。「防禦性悲觀主義」的意思是,比起一昧地樂觀,不如先設想最糟糕的結果,降低內心期待值,但仍然把所有對策都考慮清楚並全力以赴。這樣一來,任何的收穫都將是意外之喜!


最後想與你分享《焦慮是你的隱性天賦》書中的一段話:

對成年人來說,讓焦慮消失簡直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既然一定會焦慮,不妨多思考怎麼利用焦慮的力量。

歡迎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讓更多人學習如何以新的角度看待焦慮;也歡迎追蹤 Vidamore 的 Instagram,與我們一起練習與焦慮共處、並運用焦慮發揮你獨一無二的潛力 ♡

延伸閱讀:

推薦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