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個沒自信的人嗎?一起來了解「自我效能」!

你是否心裡常常有個聲音,告訴你自己「你做不到的」、「你不會⋯⋯」、「你沒辦法⋯⋯」呢?在開始嘗試某件事之前,有困惑、擔憂、自我懷疑都是很常見的,但該如何不讓心裡的聲音阻止你開始嘗試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自我效能」這個概念,了解如何增強自己的自信,讓你能勇敢的踏出第一步吧!


一個人相信自己可以達成目標的信心強度,且不一定與這個人真實的能力好壞有關 —— 心理學家 Albert Bandura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v.s. 自信(Self-Confidence)

心理學中,「自我效能」是個非常接近「自信」的概念。

自我效能高的人相信自己有能力把事情做好、是自己在掌控自己的生活;自我效能低的人則認為生活不在自己控制。這些人可能因為長期反覆經歷失敗挫折的情緒,久而久之便變得沒自信。

你是個沒自信的人嗎?

沒自信的 5 種特徵:

口 對自己有厭惡、消極、放棄的情緒

口 還沒開始做一件事就覺得自己做不到

口 很在意他人的評價、沒有自己的想法

口 時常透過與他人比較來評價自己

口 即使完成目標了,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那我們可以透過練習來獲得自信嗎?

可以的!Albert Bandura 提出,人的自我效能共有 4 個來源。我們可以從這 4 個地方下手,逐漸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1 行為成就:自己過去的成功經驗

2 替代經驗:觀察別人的經驗並獲得啟發

3 言語勸說:受到他人的激勵或說服

4 生理因素:對自己身心狀態的評價

1. 行為成就

成功的經驗是自我效能最重要的來源。我們可以透過實際練習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並把完成目標的經驗記錄下來。目標不用很大,重點是讓自己記得成功的感覺。

2. 替代經驗

當我們看到與自己相似的人成功,就會覺得自己也有機會成功。當沒有自信時,可以尋找周遭條件、背景、情境相像的親友,觀察他們的成功經驗來獲得自我效能。

3. 言語勸說

言語是影響自我效能最快的方法之一。我們可以專注在自己獲得的正面評價上,盡可能待在言語對自己有鼓勵作用的人身邊。

4. 生理因素

緊張焦慮時,我們的身體難免會有害怕、發抖、想吐等生理反應,但我們可以把這些視為正常的生理反應,它與我們的個人能力並沒有關聯。


「有自信」不代表做事一定會成功。而是接納自己的限制、發揮自己的能力,並知道如何用健康平穩的心態面對人生中的大小挑戰。

歡迎分享這篇文章給有類似困擾的朋友,也歡迎追蹤 Vidamore 的 Instagram,一起更認識自己 ♡

延伸閱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