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照顧跟自我放縱有什麼不同?3 個照顧身心的簡單提案

你知道自己平常那些「善待自己」的行為,是在「自我照顧」還是「自我放縱」嗎?

首先想像一下,現在的你終於結束壓力超大的一週,在週五的晚上,你決定好好放鬆、犒賞自己。這時候你會準備一整桌啤酒和洋芋片、拿出信用卡、上網大肆購物?還是簡單做些伸展運動、好好泡個澡,醞釀放鬆入睡的心情呢?

先把你的答案放在心裡,然後繼續看下去吧!


自我照顧 Self-care v.s. 自我放縱 Self-indulgence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自我照顧(Self-Care)」指的是:「個人在促進健康、預防疾病以及保持健康的能力」,也就是從事照顧自己身心健康的活動,包括關心自己的身體,了解並適當地處理自己的個人需求。

我們可以把「自我照顧」看作「對自己好」的一種方式,然而,許多人對自己好的方式卻與「自我照顧」有一點距離,像是過度消費、吃過多的垃圾食物、沈溺於對身心健康沒有幫助的娛樂活動等等。這些行為乍看之下的確是在對自己好,卻不是真正長期對自己健康有益的活動,它們帶來的更像是短時間的刺激和快感,可以說是一種「自我放縱(​​Self-indulgence)」

這篇文章想要與大家分享「自我照顧」和「自我放縱」的不同,以及如果想要建立穩定、愉快的身心狀態,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1. 你怎麼對待自己的身體?

一個辨別「自我照顧」與「自我放縱」的簡單方式是,回想看看,你是如何對待自己的身體的呢?在身體需要休息的時候,你會選擇花足夠的時間好好休息,還是選擇忽略身體的聲音,繼續熬夜、暴飲暴食,只為了尋求一時的快感呢?

  • 自我照顧:傾聽自己身體的需求,每天做對健康有益的事,如多喝水、運動、好好睡覺。
  • 自我放縱:為了一時的快感破壞身心健康,像是暴飲暴食、過度熬夜、酗酒。

2. 你如何面對壓力和焦慮?

在面對壓力和焦慮的時候,我們的反應可以很大程度說明我們有多重視與愛護自己的身體與心理狀態:

  • 自我照顧:正視讓自己焦慮的事物,在焦慮中練習平靜、專注與放鬆
  • 自我放縱:為了逃避不想面對的事,習慣性尋求短暫的刺激。

3. 讓你快樂的源頭是什麼?

問問自己,在希望獲得快樂時,你會選擇做些什麼呢?如果你需要仰賴物質或外界的認同來獲得快樂,而不是回歸內心,探索能讓你感到平靜的事物,那很可能也是一種自我放縱。

  • 自我照顧:從簡單的事物中找到快樂,例如每週安排與家人共處的時光、專注培養一個讓自己快樂的興趣、寫日記與自己對話。
  • 自我放縱:認為自己必須仰賴外界事物才能獲得快樂,如金錢、工作成就、PO 文讚數、伴侶或朋友圈的關注

現在你更知道怎麼分別「自我照顧」和「自我放縱」了嗎?​​臨床心理學家 Dr. Russell Thackeray 指出,用適當的方式照顧自己的身心,不只能讓身體更強壯、心情更穩定,更能夠提高我們的專注力和生產力,讓我們在生活的各個面向都有更好的表現

試著從今天開始,每天多花一點點的時間觀照自己生理與心理的需求,放更多的心思在能長期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物,而不是仰賴一時的刺激,卻在不知不覺中傷害自己。

歡迎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自我照顧與自我放縱的差異,也歡迎追蹤 Vidamore 的 Instagram,一起透過更多的自我覺察,建構出屬於你的理想生活 ♡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